在芸芸眾多關於天使的文學作品裡,但丁的《神曲》(Divina Commedia)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,除了有豐富的文學價值外,從古到今亦有很多人視之為一部神學著作,蘊含許得值得後世參考的神學知識,也補足了正統宗教典籍裡對天使的描寫的不足。
但丁(Dante Alighieri, 1265-1321)是意大利著名詩人及哲學家,出生於佛羅倫斯一個沒落貴族之家,1302年,他因為政治鬥爭而被永久放逐,一生不得再踏足其出生地。在流放期間,他將一生所學以豐富的想像力寫了《神曲》這部偉大的文學作品,寄託了自己的人生經歷、心中至愛與及對政治的不滿,故事中穿插了大量對天使及惡魔的描寫,由於他受各派神學作品影響極深,所以書中有很多資料都出自經典及他個人對有關資料的理解和詮釋,並非全屬創作。
《神曲》原著以詩體寫成,全書共14233行詩,很多現代版本都將它改寫為小說體,讓讀者可以更輕鬆地明白書中內容。《神曲》分為三個部份,分別是地獄篇、淨界篇和天堂篇,整個故事說的是但丁遊歷三界的所見所聞。在地獄裡,他看到罪孽深重的靈魂受著懲罰,然後他到達淨界,那裡是有罪的靈魂洗滌罪孽的地方,只有在該處的靈魂才能得到救贖,等待進入天堂。最後,他到達天堂,看到天使們與很多正直善良的靈魂,在那裡,他與很多靈魂及幾位聖徒有過對話,也詳細描繪了天使的性質、形態及工作,很值得有興趣研究天使學的人作為參考,例如說天使的創造是早於時間的創造,而天使的眼光不會被事物所阻,因此對他們來說,是沒有回憶或記憶的概念的。